摘要:现在是一个社会信息化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不再只关注新闻和搜索,那么如何利用社交媒体来传播口碑就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优图首席执行官李赣最近写了一篇文章,分享了如何营销应用程序、如何提高传播率以及常见的引流方法。
趋势:搜索流量下降,社交流量翻倍,人们花在社交媒体上的时间越来越多。
最近,我相信你能感觉到我们越来越多的信息来自社交媒体,而不是搜索或新闻,甚至我们从社交媒体获得的信息会比从新闻获得的信息更快、更相关。
这是一家做社交流量分析的外企提供的数据。去年12月,今年的数据还没有得到。我们可以看到,来自社交媒体的流量与前一年相比增长了一倍多,而来自搜索的流量却开始下降。估计今年这个比例会更接近。一般我们也能感觉到,我们接触到的很多产品或者app,并不是第一个从搜索或者某些渠道接触到的,如果出现问题,也不是第一次在百度搜索,而是直接在朋友圈里咆哮,因为社交媒体的背后不仅仅是信息,而是人。
在这种趋势下,也带动了传统营销模式的变革。过去,一个公司想推出产品,埋头做产品后,会通过一些渠道或广告来宣传和推广自己的产品。有需要的用户买了又买。至于忠实用户,这是漏斗模型的最后一块。现在,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关注,也就是需要更加关注,用户的口碑传播,维持第一批种子用户和忠实用户,通过他们的口碑传播和社交媒体传播获得更多的用户,然后通过店铺渠道来做市场。
口碑传播铁三角:产品、用户关系、社交媒体

从战略战术的角度来看,如何做好口碑传播的主要核心就在这个图中。此图引自小米联合创始人、副总裁黎万强最近出版的一本书《参与感》。众所周知,小米是一家近年来发展迅速,实现了最好的社交营销的公司。
的确,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甚至反思,比如口碑传播。其实,无论什么时候谈运营,都不能脱离产品,产品永远是核心。所以我们看到里面的口碑三角,产品是底部的引擎,用户关系在右边,加速器在左边就是社交媒体。
从道和术角度讲,里面的三角是道,外面的是术的层面。
先说道,就是你要意识到产品是核心,注意维护用户关系,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如何做好这几点?对应着外面的这些部分。
1.首先要保证产品有用好用,不断提升用户体验。努力超越用户的期望是非常重要的。即使不能马上做,也要后期改进,这也是后面环节的基础。
2.关注用户关系。用户关系也相当特殊。在此之前,很多公司认为产品卖完就已经完成了。最好不要再找我了,但是再找就麻烦了。事实上,用户关系并没有被提到战略层面来关注。其实这个方向是固定的,实施起来也比较简单,就是多和用户沟通,注重提炼用户反馈,多改善用户投诉。QQ邮箱的10/100/1000规则也讲过这样的事情。
3.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在社交媒体上,要以内容为导向,把素材当作生命线,开放更多用户参与节点,注重交互设计。接下来,我们将扩展并结合一些案例。
00-1010小米是第一家将社交媒体作为主战场的公司。它在不同的平台上进行了不同的尝试,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很多公司只把社交媒体作为一个小的辅助手段,只安排一个人负责更新维护,无法充分发挥社交媒体的能量。社交流量涉及很多点。在这里,我将其分为应用内流量和应用外流量。
有一个很简单的公式,分享量=用户量*分享率,这个经常被很多人忽略的公式,就是你的通过外部一些渠道导了用户进来后,要留意怎么提升用户的分享率.比如你的分享率增加5倍,你得到的流量就会增加5倍。
如何提高用户的分享率和口碑传播?内容、素材、参与节点都是非常重要的点。内容的重要性不多,但是素材被很多公司忽略了,尤其是初创公司。很多公司会花80%的时间去获取各种渠道,不到20%的时间去获取素材。但是,如果他们花更多的时间在内容和材料上,效果会大大提高。
参与节点,比如小米之前,电商下单流程在下单后就结束了。但小米基于多个开放参与节点的战术思路,下单后为用户生成了一个带有产品图片的微博,素材相当巧妙。米兔以不同的方式突然增加了分享金额,这导致了数百万的传播。
除了开放的参与节点和内容,活动也是强化用户参与感的重要环节。如果我们继续用战术进行类比,那么活动将是一场阵地战!
00-1010很多开发商和运营商的朋友也应该有这样的感受。当公司推出新的产品和功能时,尤其是在某些节日的时候,会推出一些小活动。在做活动的时候,一般有两个问题。一是关注不够,资源不够集中。二是把活动当成页面,而不是产品。
小米刚推出的时候,他们的大部分用户还在论坛上。雷军告诉黎万强如何让一些用户进来,但不要在广告上花一分钱。后来策划组在微博上设置了一个活动,让用户把以前用过的手机拿出来。为此专门做了一个小工具,让用户更大程度的参与。用小米的话说,就是给用户提供足够便利的工具,会产生更大的沟通势能!
此次活动也是小米活动商业化的首次尝试,上线第一天就有超过10万条转发。截至目前,仍有用户参与,讨论超过1700场,阵地战打得漂亮。
之后,小米也加强了活动产品化的实践,经常举办活动,打阵地战。至于怎么做活动,不同的平台有不同的玩法,常用什么类型的活动,我在这里简单梳理总结了一下。
提升传播率:内容、素材、开放参与节点
对于app,上面提到的流量包括外部流量和内部流量。这里,活动分为应用外活动和应用内活动。活动外的应用,排水方法如下。直接通过微信微博上发信息。还建议用一些H5的工具来优化素材,加入一些互动元素,效果会更好。
比如下面制作一些有趣的内容信息,吸引用户传播。,的第三张图片,我在朋友圈看到,每个用户都会生成一个NBA数据,如果用户觉得有趣,就会分享。我们可以看到下面有一个app的广告。但是建议基于某个兴趣段的测试内容要和你的受众一致。
这种微博在设置有礼品的活动。,相当普遍,用得好效果惊人。这要与内容的规划和一些引流的推广相协调。一个朋友在微博加入了一个人气漫画家,做了一个转发10万张明信片帮你的活动。明信片是下载应用并填写地址。这次活动带来了上万的下载量,迅速积累了第一批用户。
通过小游戏,晒成绩传播。游戏是一种互动性更强的内容媒介,在不踩白块的情况下,将猫的神经包围起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因为为App开公众号。微信的微信官方账号比较轻,通过内容引流相对容易,我们可以先通过微信官方账号做内容和服务,然后再增加一个app下载入口。事实上,甚至很多应用在上线前都会通过微信官方账号成为用户。
上面提到的一些插图可以在上图中看到。中间图是微缩旅游的一个微信h5活动。更有意思的是,他把平时的邀请和奖励,比如邀请朋友送5元优惠券,变成了更有趣、更互动的便宜货。10多万人参加了活动,效果非常好。
活动产品化:打好阵地战

app内的活动往往被忽视,我们也看到很多app没有充分利用app内的场景,浪费了app内大量的分享流量,这其实很可惜。使用应用内社交共享流量的常见方式如下:
比如前阵子在制作出应用内有趣的数据让用户分享。推出的微信电话本,会告诉你通话距离,80%以上的人等等,把用户的行为数字化,确实很多用户会分享。
如举行应用内的插屏活动。,右侧图片所示,这个app在世界杯期间及时做了一个插屏活动,加上一些活动资料,对用户提升参与感很有帮助。
我们在设置应用内分享奖励活动。的产品也提供这样的工具,后面会讲到,就是分享,分享完发一些点,提高分享率。
赠用户红包,让用户发出去。和分享发送有点不一样,就是先给你发红包再让你发出去,充分发挥先放弃后得到的哲学。这个效果会比先分享后发送多几倍。滴滴打车的时候分享红包很不守规矩。从滴滴打车享受的红包可以看出效果价值,这一块值得仔细研究。
这个导入好友关系链。被很多应用忽略了,做好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还不如开心快乐,比如介绍朋友排名,邀请朋友帮忙;Pulse还有让用户邀请好友帮助自己认证的功能。很好地利用朋友关系链可能会导致指数增长。比如当年脸书Kaixin.com就是导入用户邮件的朋友链,带来了用户数量非常非常快速的增长。
另一个比较新的案例是地铁降价后百度做的小玩意,做的非常快。同样,也有一些小工具是根据热点变化的。在做类似的活动时,能否充分利用时间节点的势能,效果差异会很大,在形式上也要注意新颖性。
在增强参与感方面,我们刚才强调了内容、材料和活动,但实际上,有一种材料相当讲究,经常出现在小米的活动中,那就是各种礼物,比如小米的手机F码、米兔。所以我们建议在活动中放一些礼物,这样推广效果就很细致,有时甚至立竿见影。
最后总结一下,通过社交媒体获取更多用户,主要要素是聚焦口碑铁三角关系,注重内容和素材,开放参与节点,增强用户参与感,通过活动强化,打好阵地战,有成效地实施活动。
这样才能把道和术梳理出来,在阵地战中赢得更多的用户!希望这次分享对大家有所帮助。
根据优图CEO李赣在《友推助力社交流量-细说社交流量运营》论坛的分享和整理,有一些删减。请点击此处查看原文。
作者:李赣,优酷网首席执行官。
来源:CSDN
原标题:搜索流量下降,社交流量翻倍,如何把握App运营?
原地址:http://www.csdn.net/article/2014-12-10/2823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