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群体画像(互联网的用户画像)_抖音账号正规交易中心

如何准确把握用户的行为,并做出准确的用户画像,关键在于获取用户行为的相关数据,其中移动终端和Web终端的方法不同。

上一次(请看这里:互联网人群画像和你不知道的真相(我))我们讲了互联网人群画像的元素结构,PC用户的独特识别的理想情境和真实现实。在这个时候,我们开始谈论移动用户和跨终端(跨屏幕)的独特身份,这也是一个理想和现实共存的故事。

Mobile端的唯一身份标识

Mobile上的唯一id看起来比PC上的要好,因为没有人能轻易的干掉他手机的IMEI号,也很少有人知道苹果手机怎么清除IDFA。因此,移动端的独特身份应该简单而美丽。

但事实并非如此。

移动环境比个人电脑更复杂。首先,手机上的用户使用每个站大约一半的网站和应用。光是这一点就比PC更痛苦。不过为了让大家更了解手机上发生的事情,我们先假设两种最简单的情况:手机上只有网站的情况和手机上支持APP的情况。

如果世界上所有的手机都只支持网站而不支持app,那么我们基本上可以把手机当成PC,用cookie来解决这个问题。然而,即使是说到移动,cookie的缺点仍然是一样的。然而,你会说,手机上没有IMEI或IDFA号码吗?你不能弥补饼干的缺点吗?遗憾的是,手机上网站的唯一身份无法使用手机捆绑的识别号——,无论对网站做什么技术修改,网站都无法获取这些id。所以,如果手机只支持网站,可以认为和上面提到的PC情况没有太大区别。

假设全球所有手机都支持APP?这将是一个不同的场景。如前所述,应用程序不能使用cookie,但跟踪应用程序可以使用IMEI或IDFA。但是它们会起作用吗?

先看IMEI。IMEI一定要准确吗?如果世界上没有平行机和翻新机,但都是工信部认证认可的通信设备,那么IMEI是最可靠的。但是在中国,水货和翻新机很多,所以这些不知名手机的IMEI可能会被人为修改。所以很多手机共用一个IMEI号,或者IMEI号都是0。这种情况导致IMEI唯一身份的识别率不一定比cookie高。另外,IMEI是机器硬件的代码,涉及到硬件的安全性和隐私性,使用起来并不明显。

IMEI的替代品是OpenUDID,它作为开源解决方案被各种广告平台广泛使用。然而,随着AppStore开始拒绝接受使用UDID的应用,OpenUDID无法被具有相同价值的不同应用共享,这注定了上述ID退出历史舞台。

需要提醒的一点是,IMEI这种绑定在手机硬件上的标识符,只能在安卓手机上使用,苹果的iOS系统已经完全屏蔽了。作为唯一的标识符,是没有希望的,除非是越狱后的iPhone。

然而,苹果并没有封锁所有的道路,它关闭了所有的大门,但“良心发现”(实际上是被迫这样做)打开了一扇小窗户,这就是IDFA。IDFA是苹果手机唯一的用户识别号。这个东西可以实现APP上用户的唯一标识。我们得救了吗?

比较好,但是只能用来识别自己开发的APP的唯一用户,不能知道别人开发的APP的用户的IDFA。与前面提到的第三方cookie不同,IDFA可以被广告公司掌握,而IDFA则完全被苹果掌握。当人被拍照时,几乎所有唯一识别用户的服务商都不是APP开发者,但几乎都是第三方(广告公司或第三方数据公司)。所以,只有和很多APP开发者合作,才能在多个APP中获得同一个用户的IDFA,也能画出同一个用户。这基本上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纯粹的商业问题。商业问题的难点在于,一家两户合作容易,但与一两百户合作、“与虎谋皮”(从别人那里拿走这样的机密数据和信息)就太难了。毕竟你不是BAT那样的市场主导厂商。

所以安卓手机在用户画像上比苹果手机好,因为苹果是封闭的,第三方的生存空间很窄。

这些都不是最麻烦的问题。

工程师告诉我,移动终端最大的麻烦是终端的极度多样性,以及硬件、操作系统、软件等。都支离破碎。然而,借助各种人的识别手段,他们无法相互交流。因此,确实很难识别移动终端的唯一身份。

可是,这还只是在我们假设的最简单的两种情况下!

在现实世界中,手机同时支持网站和应用,基本上同一个人可以同时使用手机和应用。能否实现跨手机、跨应用的唯一用户识别,并在此基础上做人群画像?

技术目前不可用。虽然有一些变通办法,比如给APP和网站设置一个通用的ID系统,或者要求同一个用户先用APP,再用网站实现一个功能,但这些变通办法只能在局部小范围内使用,根本不是通用的解决方案。这远不是我们需要的人群画像中所有网友的唯一标识。

因此,移动终端也没有一个准确唯一的身份,这意味着我们没有全局上帝视角,无法记录任何用户在移动终端上使用所有网站和应用的相关信息,或者退一步说,更不用说全部,也很难获得大多数网站和应用的相关信息。即使你只是想知道这些网站的网址和APP的名称,也是不可能的。

跨设备的唯一身份识别

最后,谈到跨设备的唯一标识,您迫不及待。这个领域热了一段时间,用在人群画像上好像没听过案例,然后好像就“丢”了。原因何在?

最初,由于在移动设备中,没有一个人在同一设备上跨应用和网站进行识别的全局通用解决方案,因此没有一个人使用多个设备的全局解决方案。你早上用手机,中午用PC,晚上用iPad上网,然后让一个广告商(或者第三方服务商)知道是同一个人在用这些设备,这是非常困难的。

一些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他们曾经是一些媒体)在设备之间有独特的识别能力,例如,他们有一个强大的账户系统。所谓强账号系统,就是无论你在PC或手机上使用他们的服务或内容,都需要登录自己的账号。这意味着他们“天生”知道你是同一个人。

也有一些服务商可以通过判断不同设备经常同时出现在某个IP号段的现象来判断不同设备是否属于同一个人。这种方法是非常可行的,因为如果没有强大的账户系统,无论设备是否属于同一个人,都不难获得设备的IP。如果算法得到,数据充足,这种方法的识别率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相当准确。当然,我相当准确的意思是,识别率可以超过30%,超过80%。基本上不可能用这种方法。

如果没有强大的账号,没有技术方法,那么最后的跨设备唯一识别就是通过一些营销手段实现的。比如扫描手机上的代码(比如获取优惠券),然后在PC上实现某个功能(比如完成购物)。听起来很沮丧,但总比完全无助好。当然,这种跨设备的独特识别范围极小,不具备人像所需要的普适性。

但问题是,如果你想获得一个人(或一群人)的肖像,你不太可能仅仅依靠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因为这个人(或者这群人)的互联网使用行为不会局限在这个服务商的范围内,而是会在互联网上无处不在。他们一会儿用百度搜东西,一会儿用腾讯QQ聊天,一会儿用淘宝买东西。即使可能,难度也是极大的。

所以,我们不可能用全网用户数据去画人群。所有人群的画像都只能基于当地的数据。除了少数服务商,唯一身份的跨设备识别的实现只能停留在口头上。这和数据处理能力或者大数据羊毛没有关系,再好的数据能力也没有用。这是现实世界中的事实。

好了,现在我已经总结了PC和Mobile上各种用户识别方法的优缺点,这些都不是定量的,所以我只参考它们:

各种方式识别唯一身份的优点:

各种方式识别唯一身份的缺点:

via:chinawebanalytics

作者:宋行。

来源:http://www.36dsj.com/archives/44559

本文来自合作媒体@36大数据大家都是产品经理,作者@宋行。

奖励作者,鼓励TA努力!感激两个人的奖励。



新媒兔新媒体交易平台目前有 抖音号出售抖音号转让抖音号购买快手号购买等新媒体账号服务市场,并在新媒体服务的基础上将会开拓更多的虚拟资产服务业务。新媒兔对用户的需求提供信息匹配、账号估值、数据鉴定、资金担保、合同担保、运营指导等专业的虚拟资产服务配套服务! 还有问题补充欢迎评论与新媒兔小编互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