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号卖号平台_摩拜单车运营数据(摩拜单车应该采用什么经营战略)

我想你对单车共享并不陌生,无论是学生青睐的ofo,还是科技并存的mobike,你至少是用户之一。关于自行车共享的争论还没有结束,但资本市场已经按捺不住了。说到mobike,大家都会更加关注产品,而忽略了它的运营。本文想对mobike中的用户运营策略做一个简单的探讨,希望大家指正。

(本文框架)

摩比克成立于2015年1月27日,2016年4月22日在上海正式投入运营。截至9月底,已投放到国内外180个城市。

回到话题,关于用户运营,存在四大核心:开源(拉新)、节流(减少流失)、维持(促活)和转化(刺激购买),在梳理了mobike的微信官方账号和app后,得到了以下内容:

一、开源

1.1 地推

在进入市场早期,最有效的拉新方式就是地推,武汉市场正式运营的第一周,几乎所有员工都出去推,在人群密集的区域投放车辆,派遣推车人员。本地推送的转化率相当高(不过因为当时市场没受过教育,进入成本太高。后来hellobike再次进入武汉,推初始注册量还不错.).

推送流程:介绍并让路人体验产品——下载APP————引导注册——交押金——乘车。

今年,在首次注册后的年初的时候新用户体系建设的并不完善,用户没有免押金或赠送乘车券的乘车服务。然而,出于对出行痛点的把握,很多用户还是为产品买单。

(图为武汉早期莫比克)

1.2 产品投放

作为一款旅游产品,其在市场上的移动性大大增加了其品牌曝光率和用户下载使用率。前期推出的自行车数量也是几何级增长,自然吸引了大量用户。

1.3 老用户邀请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所以听到有认识的人最近在使用某款产品或者给你安利某款产品,你都会更大概率的去下载并使用它。几乎所有的应用或产品都建立了用户邀请机制。

mobike早期的用户邀请机制并不完善:

邀请标签不显眼。一般的套路是注册后,用户可以告诉他邀请朋友注册会得到什么奖励,但mobike不会。

mobike中老用户邀请新用户的奖励只是双方增加两个信用点,但当时信用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调价低于80俱乐部的车除外,高信用点兑换奖品的功能还没有激活),所以这些奖励还不足以煽动一个用户花大价钱去操作邀请。

初始邀请码乱码,用户可以选择更改密码,但只能更改一次。此外,也有输入密码没有生效的情况。

最近打开mobike app,发现它推出了一款邀请好友(分享月卡的形式),自己可得7天免费骑,好友可获赠月卡的功能,明显比上一款更吸引人。但美中不足的是,它的入口并不明显。

1.4 第三方流量入口

摩拜在年初接入了小程序,人们可以通过微信扫描——,跳转到mobike小程序——注册/登录——解锁汽车,完成一个闭环。微信的大流量给mobike带来了大量的用户,包括后来微信抢走了摩拜接入九宫格,给了mobike一记强心针,占领了市场。

除了微信,摩拜还和高德百度地图,咕咚,美团,悦动圈等公司合作,用户均可通过以上APP开锁用车。.

但以mobike还在限制了其他入口的一些功能,为例,不可能在其他平台退押金,也不可能参与一些活动,所以用户最终会被引流到APP。

1.5 品牌传播

横向对比ofo的品牌战略,很明显莫比克想要打造几大品牌形象:科技、公益、质感。.

了解mobike的人不知道它的创始人胡玮炜女士。胡阿姨以她亲和、正能量的女性形象征服了很多人。

其次是莫比克倡导的一个公益概念。除了响应地球一小时、世界自行车日等公益节日,摩比克还与冉彦天使基金达成战略合作,关注唇腭裂儿童,为他们筹款。

再者是mobike背后强大的数据和技术支撑,在mobike诞生时就自主研发了智能锁,为后来的大数据分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了减少维修次数和用户的不适感,mobike的车身和轮胎都采用了优质材料。好的品牌形象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用户的抉择习惯,且一个拥有良好口碑的企业大概率地能走向成功。

1.6 广告投放

广告分为线上和线下。线下常见的是传统电视、报纸、户外电子屏、车辆、传单等,而线上广告覆盖面更广:朋友圈广告、论坛、app打开页面、弹窗、横幅等。

摩拜的广告多见于线上(毕竟没有太多广告经费投给线下),比如广点通,朋友圈广告等等。

1.7 病毒营销

Mobike在营销上不如ofo成功,ofo之前有鹿晗的代言,ofo之后有奴才的ip大腿。相比之下,mobike和迪士尼的ip合作量要小得多。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与抖音邀请到中国有嘻哈选手VAVA和艾夫杰尼为摩拜的新形象#天生靠得住#站台,通过嘻哈歌曲和抖音话题的形式鼓励用户UGC产出, 抖音号的合作,但没有达到刷屏的水平。或许也是因为抖音号本身在崛起,影响力不是特别大。

二、节流

说到这里,我们来谈谈留存。用户介绍完之后,如果没有点让他留下来使用产品,之前的工作就白做了。

2.1 定义流失标准

首先,我们要清楚什么样的用户才算是流失用户,因此成为众矢之的。以自行车为例,研究了用户的平均使用频率、多久使用一次自行车、一天使用多少次。如果一个用户远远低于这个平均值,那基本上就是一个流失的用户。

2.2 流失预警

不要等到用户输了才试图去救他。毕竟他退了押金,卸载了APP之后,很难回忆起他。

弄清楚用户是在什么情况下流失的,通过运营数据建立模型,并制定相关运营策略,当用户行为符合流失模型定义时发出警告,敦促运营人员进行针对性调查,预防流失发生。

(1)首先从自身开始分析

软件上:APP的BUG让用户无法忍受?现有应用不能满足用户需求?APP的升级迭代让用户不习惯?

硬件:用户不喜欢我们的产品?产品现有的功能不能满足用户的痛点?产品体验差?

品牌形象:公司最近负面影响太多,影响用户使用选择?用户是否不同意公司现有的价值观?

(2)其次从外部条件分析

竞争产品:市场竞争激烈,用户选择面广?有竞争力的产品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但我们没有。竞争产品更便宜,质量更好?

国家政策:政府控制?态度不支持,拭目以待?

不可抗力:恶劣天气?自然灾害?

当用户选择退还押金时,mobike会设置一个额外的步骤(事实上,大多数应用程序都会这样设置),告诉你退还押金后会丢失什么,以尝试拯救用户。不过据说在mob ike app改版后,退押金的入口变得有些隐蔽。

2.3 用户召回

如果用户已经流失,我们如何让他们再次使用我们的产品?要知道拉新客户的成本远高于召回老客户的成本。

那怎么做呢?当然,3354是让他知道你在努力留住他。

系统内:在车站弹出/横幅/信息

系统外:电子邮件/短信/双微/电话等。

然后通过举办活动.让用户感受到你的必要性

当然,这些通知渠道的文案、措辞,甚至发送时间都要定好。即使一个想使用你产品的用户每天都会收到一堆垃圾信息,他也很可能不会喜欢你。

其次,用户回忆后,他关心他。可能等他回来,发现界面已经修改了,没人关心他了,很有可能又跑路了。

最后就是召回用户的难度很大,所以还是把大部分注意力放在流失预警上吧。

三、维持

3.1 用户体系建设

虽然mobike是第一家建立信用分系统的自行车公司,但是用户系统建设的并不完善,除了信用分系统可以抑制80分以下的用户前期提价外,对高分用户没有实质性的奖励。估摸着以后信用评分高了可以获得免费存款和更多的权限。

虽然信用评分有排行榜,但感觉激励效果不显著,入口不明显。你需要点击信用评分才能看到这个页面。

其次,mobike里有一个会员体系,是app改版后出现的。缴纳押金的用户均为会员,享受单车保险、月卡等权益,但名称上没有特别区分。推测白金会员、黄金会员等。可能会在后期演变成称号。

(会员权益说明)

3.2 用户鼓励

(1)骑行券

新用户注册时将获得多张乘车券。月卡发放前,每次发售后短时间内即可领取乘车券。

连续三次解锁失败后,系统还会给一张乘车票作为补偿。

一张单车票最大长度可以是八个字,所以经常被用来作为商业资源的替代,广告被曝光。

(2)免费骑

2月底,摩比克联合招商银行推出三天免费乘车。在那段时间里,ofo和mobike几乎每天都是免费的,整个免费乘坐一直持续到3月底,从全天开始到后期。不得不说,免费乘车给mobike带来了大量用户,但也出现了不少解锁或加装私锁的情况,扰乱了正常的用车秩序。

(3)红包车

免费乘坐后,mobike立即在3月底推出了红包车。红包车的出现是为了帮助更好的调度车辆,缓解用车潮现象。虽然用户活跃度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不可避免的会有一群人“守”着红包车。从早期的大价值全天红包车,到后来的固定红包车和固定红包车,国庆当天出现了新一波红包车,但用户需要找到红包车并停放在指定位置,才能拿到红包(红包量因位置而异)。基于mobike的大数据库,推测后期红包车还是会以更多的方式出现。

。比如掩埋红包(用户可以自行在车内隐藏一句话和一定数量的红包,下一个用户会随机打开)。

(4)裂变免费30天

3月底推出的裂变自由日活动将展示“30天免费骑行限时抢,点击我收藏!”进入小程序主页时。或者骑行后付款时会出现入口。点击进入分发页面,可以和朋友圈或者微信里的朋友分享。用户和朋友可以获得随机的免费天数,并可以重复接收不同的共享页面。累计限制为30天。这算是摩拜第一次成功引入社交属性的案例,通过群分享,病毒传播,大大提高了用户活跃度。

(5)宝箱车

宝箱车(当时叫蛋车)最早出现是锤子手机的发布会,仅限于部分城市。骑一辆带锤子图标的车10分钟以上就能得到一个鸡蛋,打破就能得到一个锤子手机。这应该算是对mobike这类活动的一个小小考验。

之后520升级为宝箱车,每次坐车都会随机得到一张贴纸。领取相应贴纸后,可获得520元现金奖励。面对新奇玩法的巨大回报,用户自然会乐在其中。但是因为520元的金额太大,中奖的概率很小,所以陆续推出的5.55和2元现金就更受欢迎了(和收藏五福的理由一样)。

后来,他们没有奖励现金,而是与合作伙伴合作分发优惠券、折扣券、皮肤等虚拟道具。与现金相比,吸引力要小得多,最近两个月也没有再出现过这种活动。

(6)摩拜成就馆

app改版后,用户的公里数、碳排放、时间等数据改为健康币、环保币、省时币。而在9月,mobike成就馆开放,用户可以用数据兑换奖品。大部分奖品是第三方的优惠券和折扣券。mobike生产的周边地区最先投放,但被洗劫一空。因此,最近开始推出由联合生产的毛衣,但需要用更多的钱购买。mobike一直在卖文化产品的路上苦苦挣扎,估计未来会是一个小利润点或者文化输出点。

(7)社交属性

Mobike一直是B2C产品,用户之间关联不多,推测后期可能会在社区版块推出。最近邀请朋友扫码骑自行车领咖啡券的线上活动,以及定制个人月卡邀请朋友骑自行车的活动,都是鼓励用户和朋友之间的互动,但都是基于熟人社交,不知道以后会不会推广到陌生人社交。

(个人定制月卡)

3.3 客服

单车共享的客服做得不好,经常处于找不到客服的状态,所以双威经常成为客户投诉的主要渠道。APP上虽然有客服入口,但前期问题解决缓慢,问题反馈进度无法查询,客服电话往往无法接通。现在因为客服中心建设基本完善,反馈问题一般24小时内就能解决。

Mobike的APP页面只报告障碍和违规,没有收集用户反馈的入口,对产品更新非常不利。

3.4 活动

Mobike在活动方面一直做得比ofo好,有不错的单车活动、跨界合作、替代资源、音量。此外,mobike在餐厅、酒店、邮局、社区等各个领域都有自己的mobike主题商店。跨界合作相当成功。,包括最近的旗舰联合月卡活动,也吸引了一大波商业合作。

(莫比克主题邮局)

四、转化

4.1 充值赠送

虽然mobike做充值赠送活动比ofo晚,但2月底5月中旬推出的充值赠送活动依然吸引了大量用户,这也是商家的惯用套路。让我们先留住用户。

4.2 月卡

6月底推出的《免费月卡》在一天之内发行了数千万册,大大增加了用户数量。估计是为了培养用户用车习惯,抢占市场份额。反正现在还没盈利。之后,2折月卡在7月底上线,大多数人会选择用5元钱买3个月的月卡,比一个月还便宜。现在,联名月卡和个人定制月卡已经推出,旨在通过这一活动抢占大部分市场份额。

至于之前充值的余额,以后开通后可以用来购买月卡。这是留住用户的一步。

4.3 网约车

年初Ofo和滴滴打车合作,实现了短途和长途的闭环。摩拜在9月底开始接入首汽约车,可通过余额支付车费,嫁接起短途和长途的桥梁,减少用户页面蹦失率。猜测,未来mobike将接入更多的交通方式或生活方式入口,形成生态闭环。

4.4 周边

说到文化产品,最有名的就是故宫的淘宝。几乎每个公司都会做周边产品,但是质量不一。一件雨衣曾经在莫比克卖过,但是因为它的形状不好,价格又低,所以被很多人吐槽。最近和《周末画报》联合设计的毛衣出现在成就馆首页。与之前的免费兑换不同,这次除了用骑行数据兑换之外,还需要支付139元才能买到。然而,mobike Powder的热情让这件毛衣一推出就卖完了。包括mobike在内的很多周边地区,一直都是粉丝们的最爱。莫比克周围的闲鱼经常被高价出售,但人们仍然为此买单。由此可见,mobike未来将在生产企业文化上有大动作。

几点想法:

以上就是我对mobike用户操作的简单分析。既有令人惊讶又有亮点的部分,也有需要改进的缺陷。例如

持续单车奖励:无论是单车票还是虚拟名头,都能刺激用户用车,活跃起来。

用户差异化运营:用户分为分级、低频、中频、高频用户,针对不同用户采用不同的运营策略,精细化运营不仅可以提升用户体验,还可以提升产品忠诚度。

强化社交属性:增加社区版块,根据地理位置提供用户交流、打卡、骑行的区域,参考KEEP社区。

完善客服系统,增加反馈入口:可以快速响应用户的举报障碍等问题,在查询进度页面做一些改进。

虽然无法猜测市场未来的走向,但我们看好并祝愿摩比克越走越远。

作者:攻击66,大四找工作跑狗,想找工作~

本文最初由@ Attack的66发布,大家都是产品经理。未经允许禁止复制。

奖励作者,鼓励TA努力!感激6个人的奖励。



新媒兔新媒体交易平台目前有 抖音号出售抖音号转让抖音号购买快手号购买等新媒体账号服务市场,并在新媒体服务的基础上将会开拓更多的虚拟资产服务业务。新媒兔对用户的需求提供信息匹配、账号估值、数据鉴定、资金担保、合同担保、运营指导等专业的虚拟资产服务配套服务! 还有问题补充欢迎评论与新媒兔小编互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