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的一切可能都是错的。
游戏《旅行青蛙》一炮而红。
我对此很好奇。这是一款超级简单的游戏,全是日文。为什么能在中国意外走红?
我自己玩,问朋友谁在玩这个游戏。很多人说他们喜欢这个游戏的佛性,——你不需要太操心,却又有着无限可能。.
当然,这也是《旅行青蛙》的吸引力所在,但毕竟只有少数人喜欢“佛教”游戏。这款游戏能在成为全民爆款,我认为恰恰与佛系无关,而是源自于焦虑。
一、首先,是社交的焦虑。
很多朋友说对这个游戏很好奇。
好奇是因为社交网络上不少人在玩在晒,自己不玩,似乎就被逐出朋友圈了。
我相信很多人玩这个游戏的轨迹如下:
看到别人在玩—于是下载—这是什么鬼看不懂—这么多人都在玩啊—我得去找找攻略了!!!
然后自己剪两张图,配一个佛教系列,比如“你自己看书写字,走来走去听,妈妈的心却飘向你”。似乎只有这样朋友圈才能算完整,才能完成今天的社交任务。
就算不热衷发朋友圈,为了找到共同话题也是有必要一玩的。
我的一个同事突然问我一部韩剧的下载地址。我知道他又恋爱了。女生喜欢看这部剧,所以要看完才能分享共同话题。
即使不是恋人、同事、朋友、圈子……当一些人在谈论这个游戏的时候,其他人却无法参与,仿佛被边缘化了。
更重要的是,在中国,青蛙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对历史略知一二的人,看到这张床上的这副眼镜,会“噤若寒蝉,哈哈大笑”。
这,显然并不佛系。
二、其次,是炫耀的焦虑。
一个游戏在几个阶段都有值得炫耀的地方。
第一波炫耀者是初期接触游戏的。尝试,写策略,扮演传教士的角色,这是一种炫耀。
第二波是玩得出神入化的.无论是氪金还是肝,都是一种炫耀,在游戏中充当大神,玩以前没玩过的场景和关卡。
第三波轮到各位段子手、PS爱好者入场.它们使游戏在交流的基础上产生更多有趣的场景和图文。
最后一波则是终极炫耀者.他们使用插件和各种方法来快速清除游戏。
即使是像旅行青蛙这样的游戏,也有一种方法可以通过修改时间来快速获得更多的三叶草。
但是,强烈劝阻,刘诗诗的经历就是一个例子:
即使没有这些缺点,通过插件获取快捷方式也会很快让你变得迟钝。
人生大抵也是如此。
然而,在炫耀本性的驱使下,仍有一波又一波的人重复着这样的程序和故事,这些程序和故事已经被尝试和检验过。
三、第三,是KPI的焦虑。
“旅行青蛙”走红后,各大品牌纷纷行动也就不足为奇了。我没有全看,但闭着眼睛也能想起来,有各种方法可以利用。
杜蕾斯是一个创造性的,认真的,完全重新设计的页面:
其他大部分品牌都是强行植入的,有些可以说是“借用”:
当你的青蛙回来时,他发现家里有一群奇怪的物种。
甚至,就连一些名不见经传的企业也在蓄势待发:
其他品牌在做也不奇怪,但如果自己不做,肯定会被老板骂。
四、就连我自己,也在焦虑。
从各个角度看其他微信官方账号的分析文章,我选择了什么姿势和标题来蹭这个热点,三根头发都掉了。
当然,我不是说这些焦虑有多糟糕。我想说的是,正是这些焦虑,客观上让《旅行青蛙》成为了一款现象级的游戏。
近年来,《旅行青蛙》已经不是第一款,也永远不会是最后一款在社交网络中流行的现象级应用游戏。
记住,我们已经进入了“注意力经济”时代。
作者:满月。
来源:微信微信官方账号:望月博客。
本文经@王越授权,由每一位产品经理发布。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